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生物質顆粒大有可為
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到2025年,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與糧食安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明顯優化,種植業、養殖業單位農產品排放強度穩中有降,農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強,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用能效率提升。重點任務包括:種植業節能減排、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農田固碳擴容、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
據悉,《通知》是我國第一個將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和減排固碳相結合的重大政策文件。那么,農業農村的減排固碳工作對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意味著什么?實現農村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中,哪種類型能源應該進行更廣泛的推行?
生物質能源是唯一具有減碳、負碳、碳中和功能的能源
據統計,我國農業生產用能為8680.69萬噸標煤,農村生活用能為2.47億噸標煤,農業農村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1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5%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曾經表示,生物質能源是零碳能源系統中最重要的燃料。業界也普遍認為,生物質能是全球唯一具有減碳、負碳、碳中和功能的能源;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還是一種具有天然儲能特性的清潔能源,更是一種可實現長時空能量儲存和轉換的能源。
針對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狀況,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業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孟海波研究員介紹,我國是農業大國,秸稈等生物質資源豐富,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畜禽糞便等,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的資源總量相當于約??4.6??億噸標準煤。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將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生物質轉化生產生物天然氣、成型燃料、電力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抵扣生產生活使用的化石能源的排放,同時可以提高農業生產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孟海波還給出了更詳細的數據:農業廢棄物資源量約4億噸,折算成標準煤量約2億噸;林業廢棄物資源量約3.5億噸,折算成標準煤量約2億噸。農林生物質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1330萬千瓦,生物質供熱年利用固體成型燃料量約2000萬噸,主要用于城鎮供暖和工商業供熱等。全國已投產運行的商業化生物天然氣項目共16個,年產氣規模約14950萬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產量400萬噸,其中燃料乙醇年產量300萬噸,生物柴油年產量100萬噸。